时间: 2025-04-26 01:5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1:38
“抛戈卸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扔掉武器,卸下铠甲”。它的基本含义是比喻停止战斗,放下敌对的态度,转而追求和解与和平。通常用来形容放下武装,结束冲突,回归平静的状态。
“抛戈卸甲”源于古代战争的场景,历史上许多情况下,战争结束后,士兵们会卸下铠甲,放下武器,象征着和平的到来。成语的确切出处难以追溯,但类似的意象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描述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变时。
该成语常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和平与和解被广泛推崇。成语“抛戈卸甲”正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国际关系中,和平谈判与冲突解决成为重要话题,这个成语依然适用。
“抛戈卸甲”给人一种释然与放松的感觉,象征着结束争斗后的宁静。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以及面对冲突时的智慧和勇气。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与一位朋友因误会而产生争执。经过一番沟通,我们最终选择了“抛戈卸甲”,重新建立了友谊。我意识到,放下成见和矛盾是多么重要。
在一个故事中,描述一位战士在经历无数战斗后,终于在一次和平谈判中放下武器,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他站在阳光下,抛戈卸甲,往昔的战斗仿佛随着那被扔掉的铠甲一起消散,眼前的和平让他心中充满希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lay down arms”,意为放下武器,象征着停止战争或冲突。在不同文化中,这种表达都传达出追求和平的共通价值。
通过对“抛戈卸甲”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关于停止争斗,更是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冲突、追求和解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这种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使我在面对人际关系时更加注重和谐与理解。
则要你输,不要你赢,可抛戈卸甲,佯输诈败。
《宋史·岳飞传》:“飞闻金兵至,乃抛戈卸甲,退保鄂州。”
《资治通鉴·唐纪·武德元年》:“李密闻王世充至,乃抛戈卸甲,降于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闻魏兵至,乃抛戈卸甲,退保汉中。”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闻汉王已入关,乃大惊,遂抛戈卸甲,自刎而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乃遣使请和,晋侯许之,遂抛戈卸甲,与郑人和。”
霎时已经死了一半,一半~,沿海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