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8:18
“悬疣附赘”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悬挂的疣和附着的赘肉”。它通常用来比喻一些不必要的、累赘的东西,或形容某种东西的存在使得整体变得不协调、不美观。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受欢迎但又难以去除的事物。
该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书中对疣和赘肉的描述。疣是一种皮肤病变,常常使人感到厌恶,赘肉则是多余的肉体,通常也被视为不美观的表现。因此,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身体缺陷的审美观和对生活中“多余”事物的排斥。
“悬疣附赘”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简约和去除多余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悬疣附赘”反映了人们对干净、整洁和高效的追求。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去除不必要的负担和杂乱,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悬疣附赘”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负担和困扰,常常会让我思考什么是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它对我而言是一种警示,提醒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简洁,避免无谓的繁琐。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参与一个项目,发现一些流程和文档是多余的,团队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这些无用的细节上。于是我提出简化方案,最终提高了团队的效率。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悬疣附赘”的意义。
在一个关于自我提升的故事中,可以写道:“她如同一朵盛开的花,努力去掉生活中那些悬疣附赘,不再让多余的烦恼和无谓的负担遮蔽了她的光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necessary baggage”,它也传达了负担和多余的意思。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多余”和“负担”的避讳在很多文化中是相通的。
通过对“悬疣附赘”的学,我意识到简化和去除多余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如何去掉多余的成分,使表达更加精准和有效,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语言的运用,更是对生活的启示。
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疚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斯言之玷,其焉折诸?若乃申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裔之陨音,莫之能续。岂悬疣之可捐,独琼瑶之足宝?”
《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悬疣之附赘,信无用而特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必欲令百姓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非悬疣附赘之谓也。”
《汉书·贾谊传》:“谓之不度,又悬疣附赘。”
《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悬)疣,以死为决溃痈。”
参伍于仁义礼乐之中,~,特已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