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27:00
“鬻儿卖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卖儿卖女”,主要指为了生计而将自己的孩子卖掉,含有极大的无奈和悲惨的意味。它反映了父母在艰难情况下的无助与绝望,传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悲痛。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社会,特别是在经济条件困难、社会动荡的时期,许多家庭由于生存压力被迫将孩子卖掉以求生存。具体的文学出处较为模糊,但在古代文献和民间故事中,类似的情节屡见不鲜,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悲惨现实。
“鬻儿卖女”常用于描述家庭在极端困境中的悲惨选择,适用于文学作品、社会议题讨论及日常对话等场景。例如,在描绘历史故事、家庭悲剧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人物的苦难和无助。在现代社会的讨论中,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些家庭为了生计而面临的艰难选择。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亲情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鬻儿卖女”则体现了在极端困境下,家庭的无奈和悲哀。尽管现代社会在物质条件上有了改善,但在一些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使得该成语在现代仍有其适用性。
“鬻儿卖女”让我联想到亲情的脆弱和生活的不易,带有深深的同情与哀伤。这种情感反应使我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况,促使我在交流中考虑到他人的处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听到一个故事,讲述一位母亲为了养活家庭,不得不将孩子送出去打工。这个故事让我想起“鬻儿卖女”,深感社会的残酷与无奈。我在与朋友讨论社会问题时,提到这个成语,引发了对当今社会家庭困境的思考。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鬻儿卖女”的意象:
秋风萧瑟树叶飞,
鬻儿卖女泪满衣。
何时归来共团圆,
只剩孤影伴风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悲惨故事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虽然没有确切的对应成语,但像“卖儿”的情节在一些小说和电影中也有所体现。不同文化对待亲情与生存的主题,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相似的主题常常引发共鸣。
“鬻儿卖女”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承载了深厚人文关怀的词汇。在我的语言学*与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人性的脆弱与社会的复杂,促使我更加细腻地思考和表达情感。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理解和感知世界的桥梁。
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旧社会老百姓~也还得不到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