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7:08
“世道人心”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这个世界的道德和人心”。它通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民众的心态和人们的道德观念。其基本含义是反映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情感状态,常常带有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或感慨。
“世道人心”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为“世道人心,皆归于德”。在古代文人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社会风气和道德的思考。它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世道人心”承载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道德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人们依然会关注社会的风气和道德问题,尤其在网络时代,**往往会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和社会认知。
“世道人心”常常让我联想到一种忧虑和反思。它在我心中引发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同时也激励我思考如何能为社会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社区志愿者活动,活动中我们讨论了当前社会的道德风气问题,大家都提到了“世道人心”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关注道德和社会责任。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世道人心浮沉间,
善恶交织如梦旋。
愿将真情播四方,
共筑和谐新世间。
在英语中,类似于“世道人心”的表达可以是“the heart of the people”或“public sentiment”。这些表达同样关注社会的道德和人心,但在文化背景上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西方文化中更强调个体的权利与自由。
通过对“世道人心”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社会道德的反思和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社会现象,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将帮助我在未来的交流中更加深刻和有分量。
所关于世道人心者甚钜,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资治通鉴·汉纪》:“世道之乱,人心之危。”
《后汉书·党锢列传》:“世道衰微,人心不古。”
《汉书·艺文志》:“世道既变,文亦因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世道之衰也,士无廉耻。”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有一个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亚历山大府的名妓泰绮思,是一个贻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