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5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8:04
“漫天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满天和大地都被遮掩”,通常用来形容大量的事物蔓延开来,几乎覆盖了一切。它的基本含义为事物数量非常庞大,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漫天掩地”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形象的描绘,可能源自于对自然现象或者战争场景的描述。成语中的“漫天”指的是天空的广阔,“掩地”则强调地面的覆盖,两个词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极为夸张和生动的视觉效果。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漫天掩地”不仅是对数量的描述,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如人群的聚集、信息的泛滥等。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方式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描绘*****时,如抗议、庆典等。
“漫天掩地”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和惊讶。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壮丽、社会的浩大,也可能引发对某些现象的思考,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这个成语能够强烈地影响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使其更加生动。
在一次参与大型活动时,我亲身体验到了“漫天掩地”的感觉。人群如潮水般涌来,热烈的气氛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一时刻欢庆,我不禁用“漫天掩地”来形容那一刻的震撼。
在一首诗中,可以使用“漫天掩地”来描绘自然的美丽:
春风拂面花如潮,
漫天掩地映朝晖。
一片花海随风舞,
醉卧芳香梦里回。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ooded with”或“overwhelming”,这些短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数量庞大的事物。然而,它们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表达的细微差别与使用的语境密切相关。
通过对“漫天掩地”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也让我们在交流中更具表现力。这个成语的灵活运用,使我在日常对话和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场景。
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聊斋志异·雷曹》:“忽见黑云漫天掩地,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忽然间,漫天掩地,起一阵狂风。”
《太平广记·神仙十》:“忽有白云漫天掩地,遂失其所在。”
《梦溪笔谈·象数一》:“日月之食,漫天掩地,人皆见之。”
《宋史·天文志》:“日有食之,漫天掩地,不见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