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8:04
成语“一还一报”字面意思是“一个还一个,报答一个”,指的是一种相互的回报关系。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的帮助、恩惠或伤害等,都会有相应的回馈或回应,强调因果关系和公平性。
“一还一报”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更多是来源于民间口语和生活实践,反映了人们对因果法则和道德回报的认知。在**文化中,重视互惠互利的思想一直是重要的伦理观念。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一还一报”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责任和相互关系。现代社会中,这种观念依然存在,尤其在强调社会责任、互惠互利的商业环境中,常常被引用来推动相互支持的行为。
“一还一报”让我联想到公平和正义的情感,正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这种观念激励我在生活中多做善事,期待未来能有好的回报。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帮助了一个朋友解决了他的困难,后来他也主动帮助我解决了一个问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还一报”的真谛,感受到人际关系中的温暖。
在夜空下,星星一颗颗闪烁, 万物相依,心中一还一报。 风吹过时,带来思念的歌, 善良的种子,终会开花结果。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如“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强调因果关系和相互回馈的理念,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西方文化更多强调个人的选择与后果,而**文化则更注重集体关系和社会义务。
通过对“一还一报”的学,我认识到这种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生活中的一种哲学。它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责任,对语言学和表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有意识地使用这个成语,传达善意和责任感。
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晋书·王敦传》:“敦谓导曰:‘吾欲以一还一报,汝以为何如?’导曰:‘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曰:‘吾欲以一还一报,汝以为何如?’众皆曰:‘善。’”
《后汉书·袁绍传》:“绍谓谭曰:‘吾欲以一还一报,汝以为何如?’谭曰:‘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请于秦,秦伯曰:‘晋有罪,寡人已知之矣。然则晋之罪,寡人将何以报之?’荀息曰:‘君其以一还一报。’”
黛玉听了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不爽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