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5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51:11
成语“躭惊受怕”由四个字组成,其中“躭”意为躲避或逃避,“惊”指惊吓或恐惧,“受”表示受到,“怕”则是惧怕的意思。整体来看,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受到惊吓而感到害怕”,用来形容由于某种突发**或意外情况而感到恐惧或害怕。
“躭惊受怕”源于古代的文献,具体出处较难考证,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文中较为常见。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人们在面对突发或危险情况时的自然反应,反映了人类对恐惧的本能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对话中,“躭惊受怕”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突发**或惊吓时的状态。例如,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可能通过这个成语来描绘角色在危急时刻的情绪波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恐惧和惊吓是人类普遍的情绪反应。成语“躭惊受怕”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或危险时的脆弱与无助。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绪依然存在,尤其在危机、灾难等情况下,人们常常会感到惊恐和不安。
“躭惊受怕”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面对未知和不可控因素时的脆弱感,它能够引发对人类情感深层次的思考。使用这个成语时,能够传达出一种紧张和恐惧的气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有一次,我在夜晚独自走在偏僻的小路上,突然听到后面传来脚步声,顿时感到躭惊受怕,心里想着是不是有人跟着我。后来才发现只是树枝掉落的声音,这让我明白了在恐惧中往往会放大我们的想象。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躭惊受怕”:
夜色如墨,月光微*,
黑影潜伏,心中惶惑。
躭惊受怕,步履轻轻,
只愿晨光,驱散恐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ared to death”或“jump out of one's skin”,都传达了强烈的惊恐感。但在使用频率和文化背景上,中文成语往往更具描绘性和形象性,能够更细腻地表达情感。
通过对“躭惊受怕”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表达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还能帮助我更精准地表达情感和情境,在交流中显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受官差在旅途,躭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