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4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9:01
成语“德艺双馨”由“德”、“艺”、“双”、“馨”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和艺术方面都非常出色,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卓越的艺术才能。基本含义是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和艺术才能,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艺双馨”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书中有云:“若要德艺双馨,非但要有真才实学,且要有高尚的品德。”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与才艺的统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道德要求。
“德艺双馨”常用于对艺术家、教师等职业的赞美,表示他们不仅技艺高超,且品德高尚。在日常对话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的全面素质。在演讲或文学作品中,常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来提及。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与才能被视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标准。“德艺双馨”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期望,这种期望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教育和艺术领域。它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在追求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德艺双馨”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传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全面发展的追求。在思维和表达中,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专业成功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的培养。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师,她不仅教学严谨,而且为人和善,深受学生喜爱。她的身上体现了这一成语所倡导的理想品质,激励我在学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在创作中,可以将“德艺双馨”融入诗歌:
道德高尚如松柏,
艺才卓绝似星辰。
愿我亦能双馨德,
共舞人生美好春。
通过这样的诗句,展现了对“德艺双馨”理想状态的追求。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tegrity and talent”或“character and competence”,强调一个人既要有能力,也要有良好的品德。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全面素养的重视是一致的。
通过对“德艺双馨”的学,我深刻理解了道德与才能的统一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更是对社会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成语,能使我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唐才子传·王勃》:“勃文章德艺双馨,早负盛名。”
《清史稿·文苑传·郑板桥》:“板桥书画德艺双馨,为世所珍。”
《明史·文苑传·唐寅》:“寅诗画德艺双馨,名动海内。”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文章德艺双馨,为时所宗。”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既造其极,德艺双馨,为世所重。”
梅兰芳先生不愧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