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0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1:11
成语“源远流长”的字面意思是“源头深远,流向悠长”。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起源悠久,发展延续时间较长,尤其是指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延续性。
“源远流长”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为:“故君子之行,故给之以道;小人之行,故给之以刑;故源远流长。”在这里,提及的“源”指的是水流的源头,而“流长”则形容水流的延续和广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的历史根源及其持久的影响力。
“源远流长”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对传统和历史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尤其在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
提到“源远流长”,我会联想到文化的深厚和历史的积淀。这种情感带有敬意,促使人们珍惜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和文化。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历史,以更好地面对未来。
在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中,我提到**的传统节日,强调这些节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源远流长。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感受到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的责任。
在诗歌中:
长河奔流千古事,
源远流长映月痕。
文化传承如春雨,
滋润心田万代温。
这首诗意在表达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使用了“源远流长”来强调其重要性。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long-standing tradition”,也指代历史悠久的传统。不同文化中,对历史和传统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同,但大多数文化都认同传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对“源远流长”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时间长短的成语,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文化、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能让我们的表达更为丰富,增强文化认同感。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资治通鉴·唐纪》:“儒学之道,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未尝断绝。”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源远流长,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汉书·艺文志》:“六艺之文,源远流长,自三代之盛,至于今不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道,源远流长,至今不绝。”
《左传·宣公十五年》:“夫子之道,源远而流长。”
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