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24:08
“脱口而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口中脱出”,指的是不经思考、直接说出某句话。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随意发表言论,往往带有一种突发的、自然的感觉。
“脱口而出”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记载于《现代汉语词典》中。虽然确切的出处不详,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较早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人们在沟通时的自然反应。这一成语强调了言语的即兴性和突发性,体现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实反应。
“脱口而出”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发达的背景下,“脱口而出”常常引发讨论,因为很多人会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发表观点,可能导致误解或争议。这一成语也体现了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与责任之间的平衡思考。
“脱口而出”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意外的、真实的瞬间。它可能带来幽默、尴尬或冲突的情境。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言语的力量不可小觑,随意的言辞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朋友聚会中不经意间提到了一件事情,结果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这让我意识到,言语的即兴性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我学会了在某些场合中更加谨慎。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脱口而出”:
月下独行思绪涌,
言语如泉自心中。
脱口而出惊人语,
笑声随风散四方。
这首诗试图表达在夜晚思考时,激动的心情和随之而来的言辞。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speak out of turn”,用来形容不合时宜的发言。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言语的时机与适宜性,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言辞的谨慎态度。
通过对“脱口而出”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沟通中思考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提醒我们在交流时要考虑言辞的影响,也激励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勇敢表达自己。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让我更加注意言辞的选择与时机。
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