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3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22:22
“社会贤达”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为“社会中的贤良淑德之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社会上有品德、有才华,受到尊重和认可的人士,通常用来形容智识渊博、为人正直的人。
“社会贤达”一词并没有明确的文献出处,但其构成部分“贤达”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尤其是在描述社会中德才兼备的人士时。古代的士人、文人、商贾等都有可能被称为贤达之士,暗含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与尊重。
“社会贤达”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演讲、论文、社交活动中,来强调某些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贤人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道德、智慧与责任。在现代社会,随着价值观的多样化,“社会贤达”这一概念依然有其重要性,尤其在社会责任感与公共道德的倡导中。
“社会贤达”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仍愿意伸出援手的人,正义感与责任感的结合让我感到温暖和希望。这种情感反映了人们对善良与智慧的向往。
在我参与的志愿活动中,遇到了一位热心公益的老师,他总是带领学生们参与社区服务,真是一个社会贤达。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意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责任。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被称为“社会贤达”的老人,他用智慧与爱心,把一个破旧的图书馆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的故事启发了许多人,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贤达不仅在于智慧,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在英文中,“social elite”可以与“社会贤达”相对应,虽然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在社会中拥有影响力与地位的人士。在不同文化中,贤人和智者的概念常常被尊崇,但具体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社会贤达”这一成语的全面分析,我深刻理解了它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个体的赞美,更是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呼唤。在语言学*与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