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02:27
“瑶林玉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美丽的树林和高贵的树木。它通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物的高雅、出众。整体上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象,象征着纯洁、高尚和卓越。
“瑶林玉树”源自于古代诗词,最早可追溯到《红楼梦》中,描述一种极为美丽的自然景观。瑶林和玉树分别象征着美丽的树林和珍贵的树木,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理想化的自然景象,反映出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于赞美某种风景或人物。在演讲中,使用“瑶林玉树”可以增加语言的优美度,传达出一种高尚的追求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瑶林玉树”作为自然美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强调生活品质与精神追求的语境中,具有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瑶林玉树”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常常让我联想到大自然的纯净与美丽。这种意象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激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理想。
在一次旅行中,我曾遇到一片瑶林玉树般的景色,清澈的湖水与高大的树木交相辉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写游记时,自然地使用了“瑶林玉树”这个成语,形容那里的美丽。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瑶林玉树”融入其中:
瑶林玉树映朝霞,
清风拂面似君佳。
愿随春日共流转,
宛如花间舞翩跹。
通过这样的创作,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picturesque scene”或“a beautiful landscape”,但它们未必具备“瑶林玉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不同文化对于自然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差异。
通过对“瑶林玉树”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文化的承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美好的生活追求。在日常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能力,提升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瑶林玉树出风尘,不是野花凡草,等闲春。
《全唐诗》卷六百八十六:“郑谷《寄左省张起居》诗:‘含香复记言,清秩称当年。点笔非常笔,投竿也未然。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瑶林玉树倚风前,懒不梳头踏晓烟。’”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唐摭言》:“李德裕初为丞相,有举子崔嘏,失其名,于相府门题诗云:‘瑶林琼树含奇花,天上人间绝世华。’”
《晋书·王戎传》:“(王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南史·谢庄传》:“(谢庄)七岁能属文,及长,韶令美容仪,宋文帝见而异之,曰:‘蓝田生玉,岂虚也哉!’后遂称其为‘瑶林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