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59:39
“沁入心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水分渗入心脾”。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某种感受、情感或事物深入人心,令人感到十分舒适、愉悦,通常用于形容一种美好的感觉或体验。
“沁入心脾”源自古代文学,最早见于《红楼梦》中,书中通过对饮食、景物、音乐等的描写,表达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感受。成语的构成中,“沁”字本身就有渗透、流入的意思,而“心脾”则是指人的心灵和内在的感受。整体而言,它表达了一种深刻而美好的内心体验,反映了古人对于情感与感受的重视。
“沁入心脾”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沁入心脾”在**文化中强调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内心体验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尤其在音乐、艺术、自然等领域。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生活中那些细腻、美好的瞬间,比如与朋友共度的时光、欣赏的音乐、品尝的美食等。这种情感的深刻性,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涌现,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用“沁入心脾”来形容一些特别的经历。例如,一次参加音乐会,听到一首动人的曲子,我深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由得感叹其沁入心脾。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该成语:
月明点滴清泉声,
花间一笑沁入心脾。
春风不觉已千里,
只留香气在梦里。
在英语中,“deeply moving”或“heartfelt”可以表达类似的感受,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在其他文化中,表达深刻感受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会强调内心的触动与共鸣。
通过对“沁入心脾”的学*,我加深了对汉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个成语不只是一个语言符号,它承载着情感与文化,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那些美好而细腻的瞬间。
兰儿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沁入心脾,顿觉精神倍增。
《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兰儿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顿觉精神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