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4:43
成语“得君行道”字面意思是“得到君主,行走在道义之上”,基本含义指的是在有明君的领导下,能够践行正义和道德之道。它强调了君主的重要性和道德的力量。
“得君行道”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其中提到“得君而行道”,反映了古人对明君的推崇。成语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君主德行的重视,以及百姓对明主治国理政的期望。
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常用于描绘理想的治国理念,如古代诗词、散文中对君主的赞美。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导者的德行和带领人民走向良好未来的能力。在演讲中,常用来强调领导者的责任感和道德义务。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文化中对君主德行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政治体制有所变化,但“得君行道”的精神依然适用,强调领导者的道德和责任感。
“得君行道”让我联想到理想的领导者形象,心中浮现出明君贤臣共治的画面,激发我对正义和道义的追求。这种情感在我思考社会责任时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优秀的经理,他以身作则,关注团队的道德建设,真正在“得君行道”中作出表率,让团队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设想一个古代王国,国王以“得君行道”为治国理念,派遣忠臣四处宣扬道德,最终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故事可以通过描绘君主与大臣之间的互动,展现出道德与权力结合的美好愿景。
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得君行道”的成语,但“Lead by example”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对道德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通过对“得君行道”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在领导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对古代社会有深远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适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道义和正义是每个人的责任。
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
《资治通鉴·汉纪》:“司马光曰:‘得君行道,国之利也。’”
《后汉书·班彪传》:“彪曰:‘得君行道,民之望也。’”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曰:‘得君行道,天下之大幸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得君行道,天下莫不从也。’”
《孟子·梁惠王下》:“得君行道,则可以速而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