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0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4:05
“从长计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和计算”。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应只关注眼前的得失,而是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进行分析和规划。
“从长计较”并没有确定的历史典故,但其理念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长远眼光、深远考虑的思想密切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在古代哲学中,如道家和儒家,都有体现,强调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未来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从长计较”在不同的语境中都可以使用,尤其在以下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传统上强调长远规划和深思熟虑的价值观。现代社会中,这种观念依然适用,尤其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具备长远眼光,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从长计较”给人一种稳重、深思熟虑的感觉,常常与智慧和理性相联系。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促使人们在决策时更加全面、负责,有助于避免因短期利益而导致的错误。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发现“从长计较”这一理念十分重要。例如,在制定职业规划时,我始终会考虑到个人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薪资水平。这种思维方式帮助我做出了更符合我人生目标的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将“从长计较”融入以下句子:
人生如棋局,方寸间计较,
不惧眼前输,长远志自高。
这表达了在生活中,不仅要关注短期的得失,更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追求。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think long-term”或“consider 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也强调了长远思考的重要性,尽管具体使用场合和强调的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从长计较”的学,我深刻认识到长远思考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还能让我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时刻保持长远的视角。
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宋史·岳飞传》:“飞曰:‘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从长计较。’”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绍谓谭曰:‘汝为孝子,吾当从长计较。’”
《后汉书·袁绍传》:“绍谓谭曰:‘汝为孝子,吾当从长计较。’”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从长计较。”
我这意见对不对,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