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37:04
“惨绿少年”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年轻人面色苍白、无精打采,通常用来形容年轻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显得特别憔悴、消沉。它反映了一种青少年时期的脆弱与敏感,与青春的朝气蓬勃形成鲜明对比。
“惨绿少年”这一成语源于现代文学,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说和诗歌中,尤其是与青春、成长相关的作品中。成语中的“惨绿”形容颜色暗淡、无生气,常用来形容因忧虑、恐惧、病痛等因素导致的憔悴状态;“少年”则指年轻人或青少年。通过这样的组合,成语勾勒出一种特定的情绪和状态。
“惨绿少年”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来自学习、家庭、社交等各方面的挑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因此,“惨绿少年”这一成语提醒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反映了对青春脆弱性和成长困惑的理解与同情。
“惨绿少年”让我联想到青春的脆弱与无助,尤其是在面对挫折时的孤独感。这种情感使得我更加关注身边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激励我去倾听和支持他们。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原因而变得非常消沉,大家都在关注他的变化。在一次班会上,我用“惨绿少年”来形容他的状态,并鼓励大家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最终帮助他走出了低谷。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惨绿少年泪如雨,
只影独行夜色寒。
谁知心中无尽苦,
唯愿明朝复少年。
这首诗通过“惨绿少年”表达了青春的孤独与渴望。
在英语中,有类似“lost youth”或“disillusioned youth”的表达,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同样可以传达出年轻人失落与迷茫的情绪。不同文化中对青春的看法和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各自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与期待。
通过对“惨绿少年”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青春不仅是活力的象征,同时也是脆弱与挑战并存的阶段。这一成语在语言学习与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关注身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新唐书·张嘉贞传》:“嘉贞虽才高,然性简疏,凡所与善,皆一时名士,而亦有以轻忽致嫌咎者,时谓之‘惨绿少年’。”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有才死,然喜凌忽前辈,目无诸公,遂致嫌咎,所谓‘惨绿少年’也。”
《南史·王僧绰传》:“僧绰幼有大成之度,众便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弱冠拜太子舍人,时尚书仆射刘柳闻其名,请为功曹。一见便叹曰:‘惨绿少年,必有远志。’”
《晋书·王衍传》:“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时人目为‘惨绿少年’。”
《世说新语·言语》:“王夷甫容貌整丽,风神高迈,见者以为神仙中人。时人谓之‘惨绿少年’。”
他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