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3:14
成语“包藏奸心”字面意思是“隐藏着奸诈的心思”。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内心存有不良的企图或阴险的动机,表面上却表现得很正常或友好。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诚恳,实际上心怀不轨的人。
“包藏奸心”出自《后汉书·袁绍传》,原文为“袁绍包藏奸心,表面上与刘备、曹操亲近,但实际上暗中准备反叛”。这个成语反映了历史上权谋斗争的复杂性,揭示了表面与内心之间的矛盾。
“包藏奸心”常用于政治、商业等领域的讨论,尤其是在描述那些表面和善但内心阴险的人时。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也常用此成语来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日常对话中,当人们谈论某人的不诚实时,也可能会提到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奸诈之心常与权力斗争、商战等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也适用,尤其是在商业竞争和人际关系中,提醒人们警惕那些表面和善、内心阴险的人。
“包藏奸心”让我联想到权谋与计谋,常常会引发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它提醒我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表面表现。
在我的一次团队合作中,曾遇到一个表面友好但私下里故意打压他人的同事。虽然起初我很信任他,但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意识到他的包藏奸心,最终选择了与他保持距离。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包藏奸心”:
月下独行思绪万千,
表面温柔暗藏奸心。
笑语轻声如春风,
谁知暗流涌心间。
在英语中,有相似的表达,如“two-faced”(两面人),指那些表面友好但内心阴险的人。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意义,反映出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对信任的警惕。
通过对“包藏奸心”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意识到在生活中保持警惕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刘表自以为宗室外,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袁绍外宽内忌,包藏奸心,不念旧恶,终为曹操所败。”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袁绍外宽内忌,包藏奸心,不念旧恶,终为曹操所败。”
《后汉书·袁绍传》:“绍外宽内忌,包藏奸心,不念旧恶,终为曹操所败。”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有疾,狐偃曰:‘君之疾也,非疾也,包藏奸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