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7:30
“悬崖撒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悬崖边缘放手,往下跌落。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在危险或绝境中放弃一切,或比喻在绝境中孤注一掷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决策,往往带有悲壮或绝望的色彩。
“悬崖撒手”的成语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这一意象可能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意境相似,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也有观点认为它与一些历史故事或传说有关,诸如英雄在面对艰难选择时的决绝。
这一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悬崖撒手”在中国文化中反映了对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尤其在面临困境时。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鼓励理性决策,但仍有不少人会在压力下做出极端选择,反映出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悬崖撒手”常常让我联想到一种绝望和勇气并存的状态。它既有悲壮的美感,又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谨慎地对待决策,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抉择时。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工作中面临重大的职业转型时,感到非常困惑。虽然内心有对新方向的渴望,但也害怕风险。最终我选择了“悬崖撒手”,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追求自己的兴趣。虽然这段经历充满挑战,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悬崖撒手”这个成语:
一声长叹立崖边,
前路茫茫无归船。
悬崖撒手随风去,
愿做天涯孤旅仙。
在英语中,可以用“burning bridg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的是做出决绝的选择,使自己无法回头。这种表达同样承载着放弃和勇敢的含义,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决策和风险的看法。
通过对“悬崖撒手”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选择时的复杂情感和心理。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更加谨慎和勇敢,勇于面对风险,同时要理智地做出选择。
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醒世恒言》卷十五:“李甲见她态度坚决,知难再劝,只得悬崖撒手,任她离去。”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见他如此,便悬崖撒手,不再多言。”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势不妙,悬崖撒手,转身便走。”
《警世通言》卷二十:“那人见他说得有理,便悬崖撒手,不再纠缠。”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走了,走了!不用胡闹了!完了,完了!’说着,自己悬崖撒手而去。”
余小华《返青》:“多好的姑娘,本来她完全来得及退步抽身,~,可是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