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3:56
“方面大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个事物在方面上比较宽广,耳朵又大。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面相或特征,具体而言,多指一个人的脸型较大,耳朵也较大,给人一种体格壮实的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引申为形容某种特征的突出。
“方面大耳”出自《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尤其是对一些妖怪或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描述。在这部经典小说中,作者吴承恩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各类角色的外貌特征,以突出其个性和性格,方面大耳便是这种描写手法的体现。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在**文化中,人的外貌特征常常与性格、命运等方面有所关联。方面大耳的形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力量与威严的象征,但在现代社会中,外貌特征的评价逐渐变得多元与包容,强调内在素质与品德。
“方面大耳”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古典的形象,常常与传统的英雄角色相结合,给人一种力量感和亲切感。同时,它也可能引起对外貌评价的反思,提醒我们不要仅凭外貌来判断一个人。
在一次聚会上,我遇到了一位面相特点鲜明的朋友,立刻想到了“方面大耳”,用这个成语调侃他时,他也笑着表示同意,这种幽默的交流增进了我们的友谊。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描写:“村子里住着一位方面大耳的智者,他的面容虽然粗犷,但眼神中透着智慧的光芒,常常为村民们解答疑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述可能是“big ears”,但通常不会直接用于形容外貌特征,更多是在形容人好奇或者爱打听的特质。不同文化对外貌的评价标准和使用场合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方面大耳”成语的分析,我认识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在学*和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帝王之闪,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皆杀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玄德方面大耳,仪表非凡。”
《红楼梦》第二回:“贾母笑道:‘这个孩子方面大耳,将来必定是个有出息的。’”
《儒林外史》第三回:“只见那人方面大耳,目若朗星。”
《水浒传》第三回:“那人方面大耳,虎背熊腰。”
《宋史·太祖本纪》:“太祖方面大耳,龙颜凤目。”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