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2:10
“瞒心昧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隐藏内心,背离自己”。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故意隐瞒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暗示着欺骗和不诚实。
“瞒心昧己”并不属于古典文献中常见的成语,可能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表述。它的构成中,“瞒”意为隐瞒,“心”指内心的真实感受,“昧”意为昧着良心或真相,“己”指自己。因此,可以推测其使用的历史背景与人们在社交或道德层面上的行为规范相关。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和信息透明化的兴起,瞒心昧己的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警惕和抵制。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真实和诚信的交流,因此,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瞒心昧己”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它提醒我们在社交中保持真实,避免因为隐瞒而造成的误解和伤害。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对不诚实行为的批判。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总是瞒心昧己,表面和我关系很好,但私下却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最后,我意识到这样的关系不可持续,选择了远离。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心中有话难自诉,
瞒心昧己情难图。
若真相露人皆知,
谁人还愿再相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hide one's true feelings”或“to be disingenuous”。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不诚实行为,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诚实与信任的重视是相似的。
通过对“瞒心昧己”的分析,我意识到诚实和真实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诚实。在学习和表达中,时刻保持真实的态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传达想法。
欺天负人,瞒心昧己,神明也不保佑。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瞒心昧己,不知其非。”
《后汉书·袁绍传》:“绍瞒心昧己,不知其过。”
《汉书·王莽传上》:“莽瞒心昧己,不知其非。”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瞒心昧己,不知其过。”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瞒心昧己,不知其非。”
叵耐这秃厮!恁般可恶!僧家四大俱空,反要~,图人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