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2:05
“瞒天过海”字面意思是“在天上隐瞒事情,借此渡过大海”。引申义为以欺骗手段掩盖真相,以达到某种目的。它强调了在复杂环境中通过巧妙的策略来隐藏真实意图的能力。
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策略,常与“孙子兵法”相关。在一些历史典故中,有将士通过巧妙的欺骗手段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具体来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它体现了古代智慧中的兵法和策略思想。
“瞒天过海”常用于形容在商业、政治、社交等场合中,通过隐瞒真实意图或信息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它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人物的复杂性,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个**或行为的隐蔽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瞒天过海”反映了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对于信息的掌控和策略的运用。这一成语在商业谈判、政治斗争中常被提及,体现了竞争中的谋略与智斗。
“瞒天过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阴险和狡诈,但也有智慧和策略的一面。它引发对人际关系中信任与欺骗的思考,影响思维和表达时的用词选择。
在一次团队合作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因为瞒天过海而成功争取了项目的主导权。虽然他的方法让其他人感到不满,但其结果却让团队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职场中,策略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如潮涌动,暗流潜行,
瞒天过海,智勇双全。
欲问真相,何处寻觅,
只留影子,迷雾重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pull the wool over someone's eyes”,意为“让某人看不清真相”。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隐瞒和欺骗的主题。
通过对“瞒天过海”的学,我认识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策略智慧的一种反映,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描绘。在语言学中,掌握丰富的成语和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六回:“这叫做瞒天过海,你道是么?”
《聊斋志异·卷十·胭脂》:“生曰:‘此乃瞒天过海之计,不可轻泄。’”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钗笑道:‘这叫做瞒天过海,你们都不知道。’”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道:‘此乃瞒天过海之计,只消如此如此。’”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大喜,遂命许褚引兵五千,星夜往取汉中。褚至汉中,张鲁大惊,问计于杨松。松曰:‘此乃瞒天过海之计也。’”
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