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2:08
成语“瞒天昧地”由“瞒”、“天”、“昧”、“地”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隐瞒事实,欺骗天地。基本含义是指用欺骗的手段掩盖真相,使人无法识破,通常用于形容阴险狡诈的行为或手段。
“瞒天昧地”出自《红楼梦》,原句为“瞒天昧地,贼头贼脑”。《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经典小说,书中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阴暗面,反映出人们在利益驱动下的各种欺骗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在复杂环境中,某些人通过谎言和隐瞒来达到目的的手段。
“瞒天昧地”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而“瞒天昧地”则常常与阴险、背叛等负面形象相联系。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与透明度的提高,使用该成语的场合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对社会不公和个人道德缺失的批评上。
“瞒天昧地”这个成语常常给人以不安和警惕的感觉,联想到的是阴谋、背叛和信任的缺失。这种情感反应使得我在表达时会更加谨慎,避免使用过多隐喻和模糊表达,以保持沟通的透明性。
在我曾经参与的一个团队项目中,某成员因为个人利益瞒天昧地隐瞒了真实的进度和问题,导致团队在后期面临严重的时间压力。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诚实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团队合作中透明度的必要性。
在某个故事的情节中,我可以这样写:“在那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城堡的阴影中,恶行悄然进行,所有的秘密都在瞒天昧地的阴谋中酝酿,等待着最后的揭晓。”
在英语中,“deceive”或“mislead”可以作为“瞒天昧地”的翻译,但这些词汇没有直接表达出“天地”这一象征意义。不同文化中对于欺骗的看法也有所差异,有些文化可能更加容忍某些程度的隐瞒,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会受到严厉谴责。
通过对“瞒天昧地”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力量。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诚实和透明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这种成语的积累与运用,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他瞒天昧地,做了许多不法之事。”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妖精瞒天昧地,变化无穷。”
《金瓶梅》第十六回:“他瞒天昧地,把人家女儿拐了去。”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这厮瞒天昧地,骗了人家财物。”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那薛蟠瞒天昧地,只图一时快活,哪里管得许多。”
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