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0:30
“同日而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同一天讨论”。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或同一个情况下对某些事情进行讨论或比较,强调这些事情是相关的,不能单独分开来看。
“同日而论”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文是:“夫子之言,虽有同日而论,岂敢为巧?”意思是说师父所说的事情虽然可以在同一天讨论,但我不敢称它为巧妙。这个成语反映了战争时期对事情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必要性,强调了在相同背景下比较事物的合理性。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日而论”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日而论”在**文化中反映了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许多复杂问题往往有多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因此在讨论时需要将相关事物放在一起考虑,以便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该成语使我联想到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智慧。它提醒我在表达观点时,不仅要关注单一事物,还需关注其背景和关联。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用“同日而论”来讨论项目的多个方面。例如,在进行市场分析时,我会将竞争对手的策略与我们的策略同日而论,以便找出我们的优势和不足。
在一次创作中,我写了一首诗:
月明同日共辉映,
事理相连难分开。
一念之间见真章,
同日而论理自明。
这首诗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on the same day”或“in the same context”,但通常缺乏“同日而论”所特有的强调事物相互联系的深刻含义。其他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它们对事物关系的重视程度也可能不同。
通过对“同日而论”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注重这些联系能够使我的观点更加全面和深入。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提升了我在讨论和交流中的思维方式。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与汝同日而论,汝以吾为不忠。’”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与本初同日而论,本初以吾为不义。’”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操同日而论,操以绍为不义。”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臣莽女嫔,宜配陛下,天下同日而论。’”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事有不便,以適合日而论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国传》:“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