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6:57
成语“昭聋发聩”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是“使聋者听见,使不明白的人明白”。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明确的表达或揭示真相,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某种道理或事实,特别是那些原本不愿意或无法理解的人。
“昭聋发聩”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该文中提到,李斯希望通过明白的道理来唤醒那些沉迷于错误思想的人。成语体现了古代思想家通过明晰的表达来推动社会进步、唤醒民众的理念。
“昭聋发聩”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和启蒙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昭聋发聩”不仅反映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也体现了对人性觉醒的期待。这种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在谈论教育、社会变革和人际沟通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昭聋发聩”让我联想到启迪和觉醒的瞬间,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中,某些时刻会让我们突然明白之前不曾意识到的事情。这种情感充满力量,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真相与知识。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过许多需要让他人明白复杂问题的时刻。通过清晰的沟通和实例来帮助同事或朋友理解某种观点,我常常会想到“昭聋发聩”这个成语。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村民们因为迷信而拒绝接种疫苗。于是,年轻的医生决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他们解释疫苗的作用。经过几次耐心的讲解与生动的案例分享,终于使村民们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昭聋发聩,村庄也逐渐恢复了健康与活力。
在英语中,类似于“昭聋发聩”的表达有“to shed light on”(启发)或“to awaken”(唤醒)。这些短语同样强调通过清晰的表达使人们意识到某种真理或事实,反映出不同文化对知识传播和觉醒的重视。
通过对成语“昭聋发聩”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沟通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提醒我始终关注如何通过清晰的表述来启发他人,也激励我在生活中积极传播知识与真理。
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