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4:25
“矢口抵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嘴巴坚决否认”。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在遭到指责或质问时,毫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不顾事实,坚决抵赖。常用于形容那些明明做了错事却不肯认错的人。
“矢口抵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这一成语的意涵,描绘了某些人物在面对责任时的狡辩与推诿。这一成语的字面构成中,“矢口”意为“口中说出的话像箭一样直”,而“抵赖”则是指拒绝承认。整体上反映了对某一事实的坚决否认。
“矢口抵赖”常用于日常对话、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演讲中。例如,在家庭讨论中,孩子做错事后如果不承认,家长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他的态度。在新闻中,某位公众人物在面对丑闻时坚决否认的言辞也可以用“矢口抵赖”来形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矢口抵赖”反映了社会中对诚实与责任的重视。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一种美德,而“矢口抵赖”则是对这种美德的反面表现。在现代社会,尤其在法律和商业场合,承认错误与承担责任被认为是成熟和负责任的表现。
每当提到“矢口抵赖”,我会联想到生活中那些不愿承认错误的人,这种态度往往令我感到失望。它不仅反映出个人的责任感缺失,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虽然我并没有错误,但为了维护友谊,我选择了坦诚沟通,而不是“矢口抵赖”。最终,误会得以澄清,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诚实的价值。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明夜,影摇曳,
心中事,却难言。
矢口抵赖遮真相,
只留空谈浮云间。
通过这首小诗,表达了在面对真相时的挣扎与无奈。
在英语中,有一个与“矢口抵赖”相似的表达是“to deny vehemently”,意指强烈否认。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事实的拒绝和逃避。
通过对“矢口抵赖”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中,诚实与承担责任是极其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人性的一面,也提醒我在沟通中保持真诚,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
《续资治通鉴·宋纪》:“犯人或矢口抵赖,或诬攀他人,故审讯之时,必详加推鞫。”
《资治通鉴·唐纪》:“犯人多矢口抵赖,不肯认罪,故法官必以严刑逼之。”
《清史稿·刑法志》:“犯人或矢口抵赖,或避重就轻,故审讯之时,必详加究诘。”
《明史·刑法志》:“犯人多矢口抵赖,不肯吐实,故法司必以严刑讯之。”
《宋史·刑法志》:“其有矢口抵赖,不肯招承者,亦必严刑拷掠,以求其情。”
裕顺吓了一跳,连忙~,咬定绝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