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4:08
成语“矜纠收缭”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成语,可能是由多个字词构成,通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为了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其拆解并结合成语“矜持”的含义进行讨论。
字面意思:
综合来看,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身行为、言辞或态度的自我约束与修正。
成语的具体来源可能并不明确,历史上类似的表达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自我修养的强调,强调一种自持和自我约束的态度。
同义成语强调一种自我约束的态度,而反义成语则表现出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矜持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谦逊和自我约束被认为是高尚的品质。
这个成语可能会引发一种对内敛性格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过度的自我约束可能导致的压抑。
在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聚会上遇到一个新朋友,她表现得非常矜持,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印象,后来我们交谈时,她提到自己在言行上都很注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下独行人,矜纠收缭影,心中自有道,静待花开明。”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reserved”来表达,强调一个人不轻易流露情感或观点的性格特征。不同文化中对矜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矜纠收缭”的分析,我体会到自我约束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矜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关系,同时也提醒我在表达时需保持恰当的分寸感。这一成语的学*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旁辟曲私之属为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皆为之化而凋。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矜纠收缭,以临其民。”
《后汉书·袁绍传》:“矜纠收缭,以临其民。”
《汉书·王莽传上》:“矜纠收缭,以临其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矜纠收缭,以临其民。”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矜纠收缭,以临其民。”
~,皆急戾之意,故与调和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