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4:24
成语“矢不虚发”字面意思是“箭不会白白发出”,即箭矢发射出去后必定命中目标。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做事非常准确,目标明确,所采取的行动或策略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矢不虚发”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其中提到李广发箭的技巧,强调他每次射箭都能命中目标。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射箭技艺的重视,同时也用来比喻其他领域中的精准和有效。
在不同的语境中,“矢不虚发”可以用来描述: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矢不虚发”在**传统文化中,精准和效率被视为重要的品质。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士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和对武器技能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它也适用于商业、科技等领域,强调团队和个人在实践中追求高效与精准的精神。
“矢不虚发”让我联想到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形象。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成语激励我在追求目标时要更加专注和努力。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经常会使用“矢不虚发”来描述我在某个项目中取得的成果。例如,在进行市场调研时,我和团队通过详尽的分析和准确的策略,最终得到了预期的销售增长,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一个短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长空一箭出,矢不虚发心自知。
目标在前行,勇者必胜志。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和准确把握方向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hit the mark”,同样强调达成目标的准确性。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有“toucher le but”,意思也相近。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各种文化中,成功和精准始终是被推崇的品质。
通过对“矢不虚发”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准确性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车驾还,诏健殿后,蠕蠕万骑追之,健与数十骑击之,矢不虚发,所中皆应弦而毙。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用兵,矢不虚发,策无遗算,故能有功。”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曰:‘月氏兵矢不虚发,中者必死。’”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左传·宣公十五年》:“矢不虚发,发无不中。”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仔细看那箭杆上,有两行细字道:‘~,发必应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