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4:46
成语“矢尽兵穷”,字面意思为箭已经发尽,兵力也已经用尽。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在战斗或斗争中,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量和资源,表示无计可施的绝境。
“矢尽兵穷”出自《左传》,描述的是战争中的紧迫情形,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成语反映出古代军事对兵员和武器的依赖,强调了在面对敌人时,资源的枯竭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困境和绝境的状态,适合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演讲及日常对话中使用。例如,在谈论某个项目失败时,可以说“我们在这个项目中矢尽兵穷,最终不得不放弃。”
同义成语:无计可施、黔驴技穷、山穷水尽
反义成语:蓄势待发、趋之若鹜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斗争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矢尽兵穷”不仅反映了军事的残酷性,也隐含了对智谋和资源管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企业、团队或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疲惫,提醒人们在资源管理和策略制定上的重要性。
“矢尽兵穷”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面对困难时的孤立无援和无计可施。这种感觉在生活中时常出现,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决策或挑战时,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和压力。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团队项目由于资源不足,最终不得不放弃。当时我想到了“矢尽兵穷”,感受到这种无奈与绝望。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在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成语:
风雨如晦夜漫漫,
矢尽兵穷孤舟行。
无边黑暗无处处,
何时再见明月明。
在英语中,“out of options”或“at the end of one's rope”有类似的含义。这些表达也传达了无计可施的感觉,但可能没有“矢尽兵穷”在军事背景下的历史沉淀。
“矢尽兵穷”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我们的表达,也在思维上启示我们要时刻关注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前瞻性,避免陷入绝境。这对于语言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尽兵穷,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秦。
《清史稿·林则徐传》:“矢尽兵穷,终不屈服。”
《明史·戚继光传》:“矢尽兵穷,城破身死。”
《宋史·岳飞传》:“矢尽兵穷,犹力战不退。”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矢尽兵穷,遂自刭。”
《后汉书·耿弇传》:“矢尽兵穷,城池自拔,降者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