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4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7:51
成语“当门抵户”字面意思是“正对着门,抵住了户”。它传达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之间的紧密关系或对立状态,常用于形容事物发生冲突、对抗或不能分开的情境。
“当门抵户”源自古代生活场景,门与户是房屋的主要出入口,二者的关系紧密且对立, 成语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该成语在文献中的确切出处较难考证,但在古典文学中常常出现与门、户相关的比喻。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在**文化中,“门”和“户”不仅是物理结构的象征,也代表了家庭、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冲突。因此,该成语在讨论家庭、社会矛盾时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可能出现紧张,成语依旧适用。
“当门抵户”常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联想到冲突、对抗的情形。这种情感反应使人更加深入思考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和矛盾。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发生了误解,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真是当门抵户。最后,通过沟通才化解了这种紧张关系。这让我认识到,有时候妥协和理解比坚持己见更重要。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扇门和一扇户,它们相对而立,彼此间总是当门抵户。一天,村里来了一个智者,他告诉门和户:“你们不必对抗,彼此的存在其实是为了守护这个家。”于是,它们开始合作,成为村庄的守护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odds with each other”,同样表达对立的关系。但在不同文化中,对立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当门抵户”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中的成语不仅能丰富表达,还能传递文化和情感。这个成语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我在语言学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他两人没有嬷嬷,只是盼奴当门抵户。
《旧唐书·魏征传》:“征为相,当门抵户,政事悉决。”
《清史稿·张廷玉传》:“廷玉为相,当门抵户,国事皆决。”
《明史·杨士奇传》:“士奇为相,当门抵户,政事悉决。”
《宋史·赵普传》:“普为相,当门抵户,事无不决。”
《晋书·王导传》:“导为政,当门抵户,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