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3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7:16
“是耶非耶”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是的还是不是”,用来表示对某个事情的疑惑或不确定。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某种情况或观点的判断不明确,表达了犹豫不决的态度。
成语“是耶非耶”出自《论语》。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体现了对是非、对错的思考。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真理和判断的探讨,旨在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谨慎和客观。
“是耶非耶”能够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传统强调对事物的深思熟虑和谨慎判断。“是耶非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面对复杂信息、真假新闻和道德选择时,可以提醒人们保持理性与客观。
“是耶非耶”常常带给人一种困惑和思考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决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犹豫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真相追求的渴望。
在生活中,我曾在工作中面临一个项目是否继续的决策,团队内部意见不一。我在讨论中使用了“是耶非耶”来表达我们对项目未来的不确定性,促使大家进一步思考并寻找更多证据支持我们的决策。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是耶非耶”:
风中摇曳的花瓣,
是春的召唤,还是秋的告别?
心中疑问不断升起,
此刻是耶非耶。
在英语中,有类似表达“to be or not to be”,反映了存在与否的哲学思考。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的“gray area”(灰色地带),同样表示事物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通过对“是耶非耶”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沟通与表达中,保持对复杂问题的审慎态度是多么重要。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让我在面对困难选择时,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的多面性。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宋史·岳飞传》:“是耶非耶,飞之言也。”
《晋书·王导传》:“是耶非耶,导之言也。”
《后汉书·班超传》:“是耶非耶,超之言也。”
《汉书·王莽传》:“是耶非耶,莽之言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是耶非耶,平原君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