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1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7:28
“是非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是非之地”,即充满争议、是非和冲突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常常引发争议、产生矛盾,或者是一个容易产生误解和争执的环境。
“是非之地”并没有明确的古典文学出处,但其用法和构成常见于古代文人对社会纷争和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描述。在古代社会中,政局动荡、人际关系复杂的地方常常被称为“是非之地”,寓意这个地方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是非之地”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社会关系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常常导致是非。成语“是非之地”的使用反映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政治局势的敏感与关注。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社交媒体上容易引发争议的言论和。
“是非之地”给人一种复杂和紧张的感觉,联想到争吵、误解和冲突。这也提醒我们在沟通时需谨慎,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它能引发思考,促使我们更加重视理解与和谐。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一个讨论会,关于某个热门话题的讨论变得异常激烈,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争论。事后,我意识到这个话题就成了“是非之地”,许多观点互相对立,导致了误解和矛盾。这让我明白在讨论敏感话题时,保持开放的心态是多么重要。
在一个春天的傍晚,公园里聚集了许多人,他们的笑声和争论交织在一起。这里原本是个宁静的角落,却在热烈的讨论中变成了“是非之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仿佛在争夺谁才是那道光,照亮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hotbed of controversy”,意指一个充满争议的地方。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争议和冲突的关注,反映出人类在社交和政治生活中的共同体验。
对“是非之地”的理解使我意识到在沟通中需谨慎,尤其是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它提醒我在表达意见时,考虑到不同的观点和情绪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成语的使用能让交流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我想第一步只有让你师父跳出是非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帮。
《明史·海瑞传》:“海瑞曰:‘此地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宋史·岳飞传》:“岳飞曰:‘此地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张良曰:‘此地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此地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不宜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