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0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4:42
“枉法营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曲解法律以谋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权或法律漏洞,违反法律规定,追求个人利益的人。它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冲突。
“枉法营私”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作为来源,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有所涉及。如“枉法”常常出现在法律与道德讨论中,表示对法律的不公正执行。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对权力滥用和法律不公的批评,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法律原则的重视。
该成语通常用于政治、法律、社会伦理等领域。它可以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例如对官员贪腐行为的揭露,也可在文学作品中用作对人物道德缺失的批评。此外,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这个成语来指责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规则的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枉法营私”的行为不仅违背法律原则,还触犯了传统的道德观念。现代社会对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腐败现象的抵制。
“枉法营私”这个成语常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联想到的不仅是法律的失衡,还有对社会公正的深切关切。它使我思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坚持正义和诚信。
在我的生活中,曾目睹一位同事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额外利益,最终因而受到公司处分。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枉法营私”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道德问题。
在闲暇时,我尝试写一首小诗,融入“枉法营私”的主题:
在权力的阴影下,
法律的光芒渐渐暗淡,
私欲如潮水般涌来,
枉法营私,终将败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buse of power”,强调滥用权力的行为。虽然在具体文化背景下可能有差异,但对于权力与道德的讨论在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
通过对“枉法营私”的学,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与道德意识的必要性。这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部分,更是理解社会现象、培养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与利益时,要保持警惕,维护公正与诚信。
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
《明史·刑法志》:“法者,天下之公器,不可枉法以营私。”
《宋史·刑法志》:“吏有枉法营私者,必严惩不贷。”
《后汉书·杨震传》:“震以枉法营私,为天下所共疾。”
《史记·平准书》:“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或以货赂,或以枉法营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枉法以营私,国之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