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4:55
“枉用三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白白地使用三尺”,通常指的是在一些事情上浪费时间或资源,尤其是指不必要或无效的努力。它的基本含义是强调在某些情况下,做了许多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者是做事的方法不当,导致事情的失败。
“枉用三尺”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相关的典故或文学出处较为稀少,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与“剑”或“刀”有关的用法。这里的“三尺”常常用来指代刀剑,象征着武器或力量。在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常常通过写作、辩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枉用”则暗示着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
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枉用三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努力工作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的情况,或者是在某个项目上花费大量时间但没有实现预期结果的情形。例如,在讨论一个项目失败的原因时,可以说:“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真是枉用三尺。”同时,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绘角色的努力与挫折,增强情感的深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枉用三尺”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努力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面临着“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困境。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依然适用,提醒人们要有针对性地投入资源和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枉用三尺”常常让我产生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因为它描绘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落差。这种情感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特别是在工作或学习中,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容易让人感到沮丧。
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有一段时间我在一门课程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的成绩却不理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枉用三尺”的意义,明白了在努力之前需要先思考方法的重要性。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他手握三尺剑,心中燃起无限斗志,然而每一次出手都似乎是枉用三尺,敌人总是在他面前消失,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futile effort”或“to waste one’s breath”,都强调了努力与成果之间的不匹配。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反思是相似的。
通过对“枉用三尺”的学习,我理解到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和路径同样重要。这不仅帮助我在语言学习上更为精准,也提醒我在生活中应更加注重过程的有效性。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使我在描述挫折和努力时能够更加生动和贴切。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宋史·刑法志》:“宋太祖时,赵普为相,上疏曰:‘臣闻三尺之法,所以治天下也。今法令滋章,而盗贼不止,岂非三尺之法不足恃乎?’”
《晋书·刑法志》:“晋武帝时,刘颂为廷尉,上疏曰:‘古者三尺之法,所以正刑名,明赏罚,和上下,以成至治。今法令滋章,而奸宄不止,岂非三尺之法不足恃乎?’”
《后汉书·陈忠传》:“忠上疏曰:‘臣闻三尺之法,所以治天下也。今法令滋章,而盗贼不止,岂非三尺之法不足恃乎?’”
《汉书·刑法志》:“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其后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至武帝时,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务在深文,吏民动辄得咎。于是有司奏请,增设三尺法,以绳天下。”
《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为丞相,枉用三尺,以断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