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1:07
成语“官止神行”字面意思是“官员止步,神灵行走”。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官员的权力和干预被限制,神灵的意志或力量得以自由发挥。通常用来形容在特定环境中,权力受限,而某种更高的力量或自然法则发挥作用。
“官止神行”的具体来源并不广为人知,可能与**古代对官员与神灵关系的思考有关。古代文人常常在文章中探讨神灵和权力的关系,强调人间事务与天命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对官场与自然法则之间微妙关系的关注。
该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被广泛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神灵与官员的关系常常被用来反映人们对权力的思考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现代社会中,随着法治观念的增强,官止神行的意义更倾向于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尤其是在面对强权时,神灵象征着更高的道德力量。
“官止神行”给人一种解放与自由的感觉,象征着在权力的约束下,内心的渴望和自然法则的力量依然存在。这种情感联想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自由的勇气。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涉及官僚体系的项目,过程中感受到官员的决策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用“官止神行”来表达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强调了不可抗力和内心信念的重要性。
在一首关于自由与命运的诗中,可能会这样写:
官止神行,风起云涌,
人间事端,天命难控。
心随意走,明月照影,
谁言权势,唯有真情。
在西方文化中,可以与“Divine Intervention”进行比较,强调神的干预如何影响人类事务,反映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期待。
通过对“官止神行”的学*,我更加认识到语言的力量以及成语在表达复杂思想时的独特性。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载体,理解它们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运用技巧。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宋史·隐逸传中·陈抟》:“官止神行,此道之妙也。”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官止神行,斯已得之矣。”
《晋书·隐逸传·郭文》:“官止神行,想足下得之。”
《文选·嵇康<养生论>》:“官止神行,至精而后阐其妙。”
《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