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57:05
成语“窃时肆暴”字面意思为“偷偷地抓住时机,肆意地进行暴行”。它常常用于形容那些趁机作恶、肆意妄为的人或行为,强调一种趁人之危、故意为之的恶劣性质。
“窃时肆暴”并没有固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典文学中有较长的使用历史。“窃”有偷盗、偷偷的含义;“时”指时机、机会;“肆”有放肆、肆意的意思;“暴”则指暴行、暴力。整体来看,成语反映了对于不道德行为的谴责,虽然没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可以联想到社会动荡或不安时,某些人乘机而动的现象。
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可以用来描绘那些在动乱时期,利用混乱局面进行抢劫、掠夺的人物形象。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指责那些在他人困难时趁机施加恶行的人。在演讲中,作为警示,提醒人们在困难时期要警惕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窃时肆暴的行为被视为极其卑鄙和不道德的,强调了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利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该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那些利用他人困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
该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愤怒和不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公与恶行。它让人意识到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不公正以及对恶行的警惕,激发了人们对正义的渴望。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的家庭在经济危机中遭遇困境,而有些人趁机对他们进行欺诈,我想到了“窃时肆暴”这个成语,深刻感受到人性中的阴暗面及其对他人生活的影响。
在一首关于社会正义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夜幕降临,黑影潜行,
窃时肆暴,心肠如冰。
谁在暗处,冷笑不已,
正义何在,何时能醒?”
在英语中,“take advantage of someone”或“kick someone when they're down”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在他人困境中趁机获利。这些短语也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对道德底线的关注。
通过对“窃时肆暴”成语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和道德的体现。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升表达的深度与力量。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在《永某氏之鼠》中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永州一个属鼠的人特别喜欢老鼠,不准手下人捕捉老鼠,任其在家胡作非为,咬烂粮仓和衣服,明目张胆地四处活动。不久他搬家了,新主人进驻,下令把老鼠消灭过精光
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