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7:18
“冰消瓦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冰雪融化,瓦片解散”。它形容事物的消失或崩溃,通常指某种势力、力量或障碍的解除,具有一种迅速而彻底的变化的意味。
“冰消瓦解”的确切来源并不明确,但它常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的消失与崩溃,尤其是在古代文学中,常见于描写自然变化和社会动荡的场景中。成语中“冰”象征着坚硬的事物,而“瓦”则是脆弱的物质,二者结合强调了变化的戏剧性。
该成语广泛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和日常对话中,通常用于比喻某种力量、困难或障碍的消失。例如,在描述一个曾经强大的政权因内部矛盾而崩溃时,可以说:“这个政权在内部争斗中逐渐冰消瓦解。”在日常交流中,用于形容感情的消逝或问题的解决也很常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许多成语都是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社会现象。“冰消瓦解”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了社会政治的变迁。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讨论企业、团队或人际关系的变化时,能够有效地传达情感和状态。
“冰消瓦解”给人一种轻松和解放的感觉,仿佛经历了一场严寒的冬天后,万物复苏。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伴随着一种释然的情绪,能引起人们对过去困扰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团队合作中的分歧,经过沟通与理解,大家的误会终于冰消瓦解,团队氛围变得融洽。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我认识到,许多困扰我们的事情其实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得到解决。
在某个寒冷的冬日,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冰雪在微热的空气中慢慢融化。那一刻,仿佛所有的心结也随着冰消瓦解,露出了春天的气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melt away”,意指某种情感、问题或障碍的消失。不同文化中对自然现象的比喻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但在描述消失与解脱的情感上,仍有相似之处。
“冰消瓦解”作为一个生动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魅力,也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比喻的使用,使我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成语,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丑。”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韩夫人喜不自胜,将一天愁闷,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