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0:26
成语“明目张胆”字面意思是“眼睛明亮,张开胆子”,引申含义指的是做事情非常明目张胆、毫不掩饰,尤其是指一些不正当或不道德的行为。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做坏事时,不加掩饰,甚至表现得非常大胆和肆无忌惮的态度。
“明目张胆”出自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在书中,用来形容那些在做坏事时表现得非常明目张胆,毫无顾忌的人。这个成语体现了一种对某种行为的强烈谴责,强调了做坏事不再有所顾忌的态度。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类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明目张胆”这个成语在**文化中体现了对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意识的增强,这种毫不避讳的行为往往会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和谴责,因此该成语的使用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重视。
“明目张胆”常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给人一种不道德、放肆的印象。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伴随愤怒、无奈或失望的情感。这种情感反应影响了我在表达对某些行为的不满时,更加形象地传达出愤怒的情绪。
在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位同事,他在工作中常常明目张胆地剽窃别人的创意,令我和其他同事感到愤怒。我们在讨论这件事情时,频繁使用“明目张胆”来形容他的行为,以此表达我们的不满和对他行为的谴责。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明目张胆”:
夜深人静月如钩,
明目张胆意难收。
暗涌潮生心底事,
何必遮掩任风流。
通过这样的诗句,展示了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坦然与放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latant”或“brazen”,同样指的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态度。不同文化中对这种行为的接受程度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出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
通过对“明目张胆”的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法,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种成语的使用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同时也增进了对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认识和理解。
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唐高宗时监察御史韦思谦上书弹劾中书令褚遂良压低地价强买人土地。唐高宗贬褚遂良为同州刺史。一年后褚遂良又恢复中书令的职务,他借机打击报复韦思谦。韦思谦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敢说敢做,明目张胆地报答国家的恩惠。”
近日京师奔竞之风,是~,冠冕堂皇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