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4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0:24
“明白了当”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明白了就可以了”,强调一种理解和认识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经过思考或学习后,能够清晰地理解某个事物或道理,达到心中有数的状态。
“明白了当”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广泛流传的成语,而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之一。它的构成包含了“明白”和“当”两个部分,其中“明白”意味着理解或清楚,而“当”则有“应当”、“适合”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更符合现代口语的习惯,可能在近几十年逐渐流行。
该成语在日常对话中使用频繁,尤其是在学习、讨论和交流的场合。它可以用在学术讨论中,表明某个观点或理论已经被理解,也可以在工作中表示对某项任务的理解和准备。在文学作品中,虽然不常见,但可以通过角色的对话展现出人物的领悟过程。
同义成语:了然于心、心中有数、豁然开朗。
反义成语: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无从下手。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便捷,学习和理解变得尤为重要。“明白了当”反映了人们对知识掌握的渴望,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认同。在职场中,能够“明白了当”也常常意味着能够高效完成任务,适应变化。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学习过程中的逐渐领悟和成就感。当一个困难的概念被理解时,那种瞬间的顿悟感是非常美妙的。这种理解不仅是智力的提升,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经过反复思考和请教老师后,终于“明白了当”,感受到一种释然和自信。这种经历让我更加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忆。
在一次课堂上,我尝试用“明白了当”编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学海无涯苦作舟,
明白了当心自愁。
波澜不惊任风起,
一纸丹心照明柔。
这首诗表达了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努力而明白事理后的轻松与愉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grasp the concept”或“to get it”,这些表达都强调了理解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文化中,理解和领悟的价值观都受到重视,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明白了当”的学习,我认识到理解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也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基础。它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耐心思考和深入理解,方能迎刃而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更深的理解。
我见算书中差分法,有递减,倍减、三七、四六等名,纷纷不一,何能及得这个明白了当。
《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听了,明白了当,知道是观音菩萨。”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刘备听了,明白了当,知道是诸葛亮。”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听了,明白了当,知道是晁盖。”
《儒林外史》第十回:“范进听了,明白了当,知道是张静斋。”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中明白了当,知道是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