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33:09
“经明行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经书明白,行为修正”。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通晓经典知识,又能修身齐家,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和学识的结合,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统一。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尤其是《论语》等经典著作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它反映了儒家教育的核心,强调学*经典的同时,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经明行修”常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与道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经明行修”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因为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对道德的坚守仍然至关重要。
“经明行修”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激励人们追求知识与道德的完美结合。它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孔子、孟子等,他们不仅是学者,更是道德的楷模。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做到“经明行修”。例如,我在学某门课程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还努力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比如参加讨论、参与项目等。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经明行修”:
书卷多情怀四海,
经明行修乐无涯。
心存仁义行千里,
君子之道映朝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knowledge and virtue”,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不同文化对知识与道德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追求全面发展的理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共通的。
通过对“经明行修”的学,我深刻理解到知识与道德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人应追求的理想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递文化内涵。
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今博士皆~,一国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