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1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5:34
成语“搤臂啮指”由“搤臂”和“啮指”两部分构成。字面意思是用手臂夹住自己的手指,形象地表现出一种自我伤害的行为。基本含义是形容自己折磨自己,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自我牺牲,甚至是自找麻烦。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最早见于《战国策》中,描述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得到某种东西,竟然不惜自伤。这种行为反映了古人对人性弱点的深刻认识,提示人在追求目标时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搤臂啮指”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自我牺牲和忍耐的精神,因此“搤臂啮指”可以反映出人们对自我牺牲的赞美与警惕。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崛起,这种成语的使用逐渐引发对自我价值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这个成语常让我联想到奋斗中的痛苦和挣扎。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需谨慎选择,避免在不必要的牺牲中迷失方向。同时,也引发对人性深处弱点的思考。
我曾在一段时间里,为了工作而牺牲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正如“搤臂啮指”所描述的情形。最终,我意识到,追求事业的同时,也需要平衡生活中的其他重要部分。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月下独行影徘徊,
心中梦影难自猜。
搤臂啮指何所望,
一身疲惫只自哀。
这首诗表现了追求梦想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思是为了报复自己而做出对自己有害的行为。这种表达也反映了自我伤害的主题,但文化背景略有不同。
“搤臂啮指”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揭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理性思考,避免自我伤害。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磐同郡蔡顺……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弛归。
人以是知~,古孝子非虚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