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5:32
“搢绅之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穿着绅士服装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指代那些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在社会上受到尊重的人,尤其是在古代的士人阶层中。
“搢绅之士”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原文中提到“搢绅”,指的是古代士人所穿的长袍,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尊重和崇高的期望,士人不仅具备学识,还应具备道德修养。
在不同的语境中,“搢绅之士”可以用来形容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用此词描绘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指代社会上层或具有影响力的角色;在演讲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强调对社会精英的赞美与尊重。
“搢绅之士”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象征着士人的责任与义务,代表了知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用于指代那些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如企业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搢绅之士”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尊敬和向往。它引发人们对高尚品德、知识和责任感的联想,激励人们不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退休的教师,他是一位典型的搢绅之士。他不仅知识渊博,还热心于公益活动,常常为社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更加认识到教育和道德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搢绅之士”:
搢绅之士立风中,
道义肩头重如山。
春风化雨润桃李,
桃李满园共芬芳。
在西方文化中,可以用“gentleman”来对应“搢绅之士”。虽然“gentleman”也指代受过良好教育、品德高尚的人,但在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中,两者的具体内涵和使用场景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搢绅之士”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某一类人的描述,更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汉语的精髓,提高我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所谓搢绅之士者,搢芴而垂绅带也。
《宋史·文苑传序》:“搢绅之士,多以文行著称。”
《晋书·王导传》:“搢绅之士,咸推导为首。”
《后汉书·宦者传论》:“搢绅之士,莫不自励。”
《汉书·王莽传上》:“搢绅之士,咸曰可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搢绅之士,莫不慕义而归之。”
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安其禄而立其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