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4:53
“恶贯已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罪恶已经积累到满盈的地步”。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势力所犯下的罪恶或坏事已经非常严重,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与历史上对正义与恶行的讨论相关。在《左传》中,有类似的表达,描述了那些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人。成语中的“恶”指的是坏事或罪行,“贯”指的是连接、贯穿,整体意指恶行的积累与扩展。
“恶贯已盈”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正义与恶行的辩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种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行为的期待。现代社会中,虽然科技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恶贯已盈”的概念依然适用,常被用来警示和惩戒不良行为。
“恶贯已盈”这一成语常常带有愤怒与不满的情感,联想到社会的不公和对恶行的惩罚,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正义的渴望和对恶行的深恶痛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看到某个企业因为长期的不良行为被曝光,最终导致破产,这让我想到了“恶贯已盈”。我也曾在与朋友讨论某些政治**时提到这个成语,表达对某些腐败现象的愤怒。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他在商界翻云覆雨,积累了无数财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恶贯已盈,最终被法律制裁,昔日的辉煌化为泡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意指恶行终将得到应有的报应。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显示了对正义和恶行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恶贯已盈”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更加深刻。它提醒我们,任何罪行终将累积,正义最终会实现。
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资治通鉴·唐纪》:“恶贯已盈,天命诛之。”
《后汉书·袁绍传》:“恶贯已盈,天下共诛之。”
《汉书·王莽传》:“恶贯已盈,天命诛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恶贯已盈,天下共诛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恶贯已盈,天命诛之。”
某家惯作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