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4:57
“恶迹昭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好的行为或痕迹十分明显、显著”。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恶行或不良行为被大众广泛知晓,无法掩盖,表现出明显的负面影响和社会评价。
“恶迹昭著”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但其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相关用法。“恶迹”指的是不好的行为或痕迹,而“昭著”则表示显著、明显。这种组合在历史上常用于评判人们的道德品行,特别是在古代社会中,个人的名声和行为对其社会地位有着重要影响。
该成语常用于对某个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尤其是在批评或揭露不良行为时。它可以出现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行为和名声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古代社会,名声更是与家庭、社会地位息息相关。成语“恶迹昭著”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不良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对道德的期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对公共人物或社会的讨论中。
“恶迹昭著”给人一种负面、警惕的情感反应,通常联想到羞耻、惩罚等。它提醒人们关注自身行为的后果,并对社会道德保持警觉。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位同学因为不诚实的行为而遭到了大家的指责,他的“恶迹昭著”让我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也使我更加重视自己的言行。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恶迹昭著”:
月下暗影藏恶迹,
风中 whispers 诉真情。
无奈世间多纷扰,
昭著行迹谁能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famous for one's actions”,意指因不良行为而声名狼藉。这种表达也强调了行为与声誉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相似的社会文化现象。
通过对“恶迹昭著”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行为和名声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道德和责任时更加谨慎。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理解了文化背景如何影响文字的使用与意义。
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