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6:49
“楚楚可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或物的样子清秀而可怜。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尤其是女子)神态娇弱、可爱,给人一种怜惜的感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常用于形容某种令人心疼的状态或情境。
“楚楚可怜”最早见于《红楼梦》,书中多次提到这一词汇,借此形容女性角色的娇弱和美丽。成语中的“楚楚”原为“楚楚动人”,意思是清新可人,带有一种柔弱的美感。而“可怜”则强调了怜爱的情感,因此“楚楚可怜”结合了外貌和情感的双重因素,成为一种固定的表达。
“楚楚可怜”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女性角色的娇弱和美丽,尤其在古典文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处于困境或遭遇困扰,令人感到同情。例如,在朋友倾诉遭遇时,可以说“你真是楚楚可怜,让我为你打抱不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楚楚可怜”在**传统文化中,与儒家对女性温柔、贤良形象的推崇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形象依然存在,但更多的女性开始展现出坚强和独立的一面。因此,在现代语境中,使用“楚楚可怜”可能会被认为是对女性柔弱形象的刻板印象。
“楚楚可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同情和怜惜,联想到一些需要帮助或支持的角色,如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人物。使用这一成语时,可以引发对人性脆弱和美好情感的思考,进而影响交流时的语气和方式。
在生活中,我曾见到一位流浪者,他的眼神中透着“楚楚可怜”的无助,令我无法无视,最终选择了施以援手。这一经历让我体会到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人性温暖。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楚楚可怜”:
花间一壶酒,月照孤影寒。
轻声诉离愁,楚楚可怜看。
通过这种方式,我表达了孤独与美丽结合的情感,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pitiful”或“pathetic”来表达类似的情感,但这些词汇往往带有贬义。而“楚楚可怜”则更偏向于一种同情和怜惜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温柔。
通过对“楚楚可怜”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情感时能够更加细腻和生动。这一成语的理解和应用,对我的语言学和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提升。
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之用耳。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女子楚楚可怜,见了人只是流泪。”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女子楚楚可怜,见了人只是低头不语。”
《儒林外史》第三回:“那女子楚楚可怜,见了人只是哭。”
《聊斋志异·聂小倩》:“见一女子,年可十七八,楚楚可怜。”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见他楚楚可怜,心中不忍。”
晋朝时期,孙绰作《遂初赋》明志,在畎川建房隐居,房前种一株松树,亲自浇灌。邻居高世远看见说:“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绰说:“枫树、柳树虽然长得合抱那么粗,又能派什么用场呢?”
偶抱恙,抱闲泄子诊视,虽云鬓蓬松,而意态幽闲,大有~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