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7:03
成语“利欲熏心”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是指利益和欲望的影响,使人的内心被贪欲所侵染。基本含义为由于追求个人利益和欲望,使人失去理智,做出不道德或不理智的行为。
“利欲熏心”源于古代文献,具体出处较难追溯,但与儒家思想有关,强调道德、理智和人性。它传达了追逐物质利益和欲望可能导致道德沦丧的警示,反映了对个人利益与社会道德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利欲熏心”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贪婪和物质主义的批判。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这个成语依然适用,警示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要迷失自我,忽视道德和社会责任。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警醒和反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联想到身边的故事,常常会引发对贪婪后果的深思。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个朋友因工作机会选择了不道德的手段,结果不仅失去了工作,还遭到了同事的反感。这个例子让我深刻理解了“利欲熏心”的危害,提醒我在追求成功时,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准则。
在诗歌中:
利益若霾,心中无求,
欲火焚身,理智灰飞。
宁守清白,勿为利趋,
不负此生,方显真知。
这首小诗表达了对“利欲熏心”的警惕,强调了理智和道德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可以用“Greed blinds”或“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来表达类似的观点。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贪欲对人性的侵蚀,反映了跨文化对贪婪的普遍警惕。
通过对“利欲熏心”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必须保持理智和道德。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更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以正直的态度面对诱惑,做出明智的选择。
利欲熏心,随人翕张,国好骏马,尽为王良。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利欲熏心,不念旧恩。”
《后汉书·袁绍传》:“利欲熏心,不顾国家。”
《汉书·王莽传》:“利欲熏心,忘其本始。”
《史记·货殖列传》:“利欲熏心,不顾义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利欲熏心,不恤其亲。”
故凡进此阵内,为其蛊惑,若稍操持不定,~,无不心荡神迷,因而失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