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2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3:48
“声势熏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和气势的影响像火焰一样炙热。它常用来形容气势磅礴、声势浩大的场面或状态,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声势熏灼”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其构词来看,成语中的“声势”指的是声响和气势。“熏灼”则有火焰燃烧、炙烤的意思。此成语可能与古代战争、演说等场合的气氛有关,强调在特定情境中,声音和气势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
“声势熏灼”常用于描述各种具有强烈气势的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声势熏灼”在**传统文化中,常与战争、演说、表演等场合相关联,强调气势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商业竞争、政治斗争中,声势的影响仍然被广泛认可,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声势”与“影响力”的重要性。
该成语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联想到激昂的演讲、气势如虹的比赛或是壮观的表演场景。它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我尝试运用“声势熏灼”来形容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发言者。通过生动的描述,我的同学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气氛,也使我的演讲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明点滴声势熏灼,
山河壮丽如梦如歌。
心潮澎湃随风起舞,
愿携手共赴光辉岁月。
通过将“声势熏灼”融入诗句,增强了整体的气势与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可以用“overwhelming presen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强大的气氛和影响力,但可能没有“声势熏灼”那种火焰般的热烈与直接。
通过对“声势熏灼”的学*,我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气势的重要性。在日常交流中,适时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也能够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仁宗亲政,和坤下狱赐死,谕云‘当和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曹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加恩追赠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赠官衔,给予荫生。’
清朝乾隆时期,何珅势力强大,他贪污受贿,收受的钱财足以给清廷开支十年。仁宗亲政后,将何珅下狱赐死,没收其家产,发布告:“当何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曹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加恩追赠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赠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