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06:51
“耻与哙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以耻辱的身份与哙(指一种贱民或卑贱之人)为伍”。其基本含义是指与下等人或不道德的人为伍,表示对人的身份或品德的鄙视和拒绝。
该成语出自《左传》,原文为“子贡曰:‘吾为君子,何以与哙伍?’”意思是子贡在表达自己作为君子,不愿与卑贱的人为伍,强调了自身的品德和地位。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身份和道德的重视。
“耻与哙伍”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身份和品德被高度重视。成语“耻与哙伍”反映出古人对交友标准的严苛要求,强调了道德自律。在现代社会,虽然人际交往更加多元,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强调选择交友的原则。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道德的坚定和个体的选择。它提示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保持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随波逐流。这样的思维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尤为重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被邀请参加一个聚会,发现一些人言行不当,我便拒绝了参加。回想起“耻与哙伍”,我感到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维护了自己的价值观。
在一首关于友谊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不愿耻与哙伍行,
高洁志向共君倾。
心中明灯照夜路,
同心携手伴风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意指同类的人往往聚在一起,强调了交友的选择与品德的影响。不同文化中对交友标准的重视程度各异,但都反映了人们对道德选择的关注。
通过对“耻与哙伍”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交友的选择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时能够更有深度地阐述价值观和道德观。
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
刘邦建立西汉后,封曾经在鸿门宴上立功的樊哙为“舞阳侯”,担心大将军韩信握兵自重,削其兵权改为楚王,后降为淮阴侯。一次韩信从樊哙门前走过,出身于杀狗之家的樊哙跪迎韩信。事后韩信后悔自己竟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而感到羞愧
生平~行,杜门养拙安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