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2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15:58
成语“以手加额”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抚摸额头,通常是因为感到疲倦、焦虑或思考问题的困扰。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表现出思考或无奈的状态。
“以手加额”在古典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对人类情感和生理反应的观察。古代诗人和文人常常用手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状态,因此这一动作逐渐演变为一种隐喻,用来表现人在思考或困扰时的无奈。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用此成语描绘角色在面对挑战时的心理状态。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它来形容压力大的情形。例如,在会议中,当讨论到棘手问题时,某人可能会说:“我真是以手加额,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以手加额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反应,还承载着深层的情感表达。在现代社会,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这一动作反映了人们对心理状态的关注。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情感表达变得更加受到重视。
“以手加额”让我联想到压力、困惑和思考的瞬间。每当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做出这个动作,仿佛它能帮助我理清思路,缓解焦虑。
在一次重要的项目会议上,我面对复杂的数据和困难的决策时,感到无从下手,最终我以手加额,试图理清思路。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我意识到,放慢节奏,深呼吸,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灯下独坐思无尽,/ 以手加额夜漫漫。/ 梦回千里寻旧影,/ 何时再见旧时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思考与怀旧的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情感表达可能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或词汇来传达。例如,西方文化中,可能用“头疼”来形容思考的艰难,或者用“抓头发”来表现困惑。这些表达方式在意图上与“以手加额”相似,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以手加额”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丰富含义。这种情感表达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能体会他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面对压力和困扰时,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既是一种情感宣泄,也是一种文化认同。
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闻之,以手加额,曰:‘善哉!’”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以手加额,曰:‘善哉!’”
《汉书·王莽传》:“莽闻之,以手加额,曰:‘善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闻之,以手加额,曰:‘善哉!’”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闻之,以手加额,曰:‘善哉!’”
国人见庄公母子同归,无不~,称庄公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