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0:03
“寂天寞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寂静的天空,孤独的土地”。它用来形容环境非常荒凉,缺乏生气,通常带有一种悲凉、孤独的情感色彩,传达出一种人迹罕至、冷清寂寞的氛围。
“寂天寞地”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两个词“寂”和“寞”都与孤独、空旷相关。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常常通过形象的意象传达内心的孤独和思考。这种环境描写在古诗词中极为常见,成为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寂天寞地”常用于描写孤独的场景,适合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人物内心的哀伤或无奈。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冷清、缺乏生气。例如,描述一个废弃的村庄、偏僻的山谷等。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孤独常常与个人的内心世界相联系,诗人们喜欢用自然的荒凉来反映内心的孤独感。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生活在喧嚣中,仍然可能感受到“寂天寞地”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城市化进程中愈加常见。
“寂天寞地”让我联想到孤独的诗人,在荒野中沉思,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它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哀伤和对生命的思考,促使我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周围的环境。
在我曾经的一次旅行中,走过一片荒芜的沙漠,四周一片寂静,那种“寂天寞地”的感觉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虽然身边没有人,但那种孤独却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描写一个失落的城镇,主人公在夜深人静时走在寂天寞地的街道上,思考人生的意义,最终在这种孤独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在英语中,可以用“desolate”或“lonely”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虽然这些词汇在语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具体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汉语中则常常结合自然环境的描写。
通过对“寂天寞地”的学*,我意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在日常交流中,适时地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更生动地传达情感,也能让听者产生共鸣。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
《金瓶梅》第二十五回:“西门庆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只觉得四周寂天寞地,心中不免有些寂寞。”
《水浒传》第十八回:“林冲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小路上,只觉得四周寂天寞地,心中不免有些凄凉。”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这日天气甚好,只是寂天寞地,无人来往。”
《聊斋志异·聂小倩》:“夜深人静,寂天寞地,忽闻窗外有声。”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不觉心中一惊,暗想:‘这人说话,怎么这样寂天寞地?’”
御史初至,则曰惊天动地;过几月,则曰昏天黑地;云时,则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