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5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0:06
“寂然无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静地没有声音”。它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宁静,表示没有任何声音,十分安静。
“寂然无声”出自《庄子·外物》:“寂然无声,独坐无言。”这一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绘一种极为安静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宁静和清澈的境界。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寂静常常与深思、内省和自然和谐相联系。特别是在道教和禅宗中,寂静被视为一种心灵的境界,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依然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寂然无声”的时刻,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寂然无声”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宁静、安详的,能够带来内心的平和。在忙碌的生活中,想象一个“寂然无声”的空间,能够让我放松,反思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在我学*和工作压力较大的时候,我常常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享受那种“寂然无声”的状态。这让我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个秋天的午后,叶子轻轻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四周寂然无声,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停滞。我静坐于这片宁静之中,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
在英语中,可以用“silent and still”或“quiet as a mous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安静、无声的状态。在不同文化中,安静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象征着内心的平静。
通过对“寂然无声”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宁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环境的描绘,更是心灵的归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丰富我的表达方式,让沟通更加生动和有趣。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文选·嵇康·琴赋》:“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文选·潘岳·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旧国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庄子·逍遥游》:“寂然无声,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